木结构房屋的构件名称包括以下几种:
柱:
支撑木结构主体结构的垂直部件,分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瓜柱、角柱、廊柱等,按截面形状分为方柱、圆柱、八菱形柱、六菱形柱等。
梁:
水平支撑竿之间的木材构件,用于承受屋顶和上层楼板的重量。梁按长短命名,如札牵(单步梁)、乳栿(双步梁)、四椽栿(五架梁)等,按外形分为直梁、月梁等。
桁:
横跨在柱子之间,用来支撑屋面的木制构件。
檩条:
横向安装在屋顶上的木条,承托屋顶材料,分为脊檩、金檩、檐檩等。
斗拱:
在中国古建筑中,支撑屋檐的重要构件,具有装饰性。
地梁:
水平木材,支持地面和墙体。
檐垫板:
用于檐檩和檐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无斗拱建筑。
脊垫板:
用于脊檩和脊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无斗拱建筑。
金垫板:
檐垫板和脊垫板之外的其他垫板,依位置不同又分为下金垫板、中金垫板、上金垫板等。
老檐垫板:
即下金垫板。
棋枋板:
用于间枋与椽枋之间的木板,见于清式楼房建筑。
竿:
又称柱,支撑木结构主体结构的垂直部件。
梃:
又称斜撑,连接竿和梁,保持结构稳定的斜向支撑。
筋:
用于增强角部的立杆。
矢:
用于增强角部弯曲时的梁。
组:
四支设于墙上或墙里的凸木,用于承接梁或支撑矮墙。
框:
又称门框,支撑门扇的木框。
窗扇:
制成窗户的移动部件。
筒子:
用于支撑屋顶和天花板的木制构件,通常呈圆柱形。
筒子墩:
用于支撑筒子的木制构件,通常呈圆柱形或者多边形。
这些构件共同构成了木结构房屋的基本框架,使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独特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