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这一年是云南平定后,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的年份。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从康熙帝前往,他们于二月十五日出发,二十三日到达山海关。在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中,纳兰性德触景生情,对京师中的家人产生了强烈的思念,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在行军途中,纳兰性德感受到了路途的艰辛和孤独,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艰苦行军中的所感所悟,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纳兰性德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但他却因为身份的特殊和心思的慎微,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常常思及家人,眷恋故土,这种情感在《长相思》一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