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 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它代表着安全感和认同,有归属感的人通常责任心会很强,幸福感也会更强。
归属感的产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
被认可和接纳:
当个人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会产生归属感。
心理安全感:
弗洛姆认为,归属感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结的需求,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落实感。
爱与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社交联系:
缺乏归属感的人可能会感到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
文化和价值观:
归属感也属于文化心理的概念,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
在不同的情境下,归属感的体现也会有所不同。例如:
青少年:对人的归属感较强,可能体现在对家庭、学校或朋友圈的认同上。
中年人:对事业和家庭的归属感较强,可能体现在对工作的投入和对家庭的照顾上。
老年人:对自然的归属感较强,可能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交往的认同上。
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
综上所述,归属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它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认同,对个人的幸福感、责任心和社交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