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毒的故事出自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蜀汉名将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后由名医华佗进行刮骨疗毒的故事。
故事背景
关羽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不慎被曹仁的毒箭射中右臂。尽管伤口最终痊愈,但每到阴雨天,关羽的右臂便会异常疼痛。医生建议刮骨去毒,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
华佗为关羽检查后,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在安静的地方竖一根大柱子,上面钉一个大铁环,将关羽的右臂伸入环中,用布带系牢,再用棉被裹住头。然后,华佗会用尖刀割开皮肉,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最后用线缝起来。关羽听后,表示愿意接受这个治疗,并且要求边治疗边下棋,以分散注意力。
治疗结果
华佗开始手术,割开皮肉,露出骨头,并刮去骨头上的毒。手术过程中,关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镇定,谈笑自若,仿佛毫无痛苦。手术完成后,关羽的右臂恢复了正常,他大笑表示手臂不再疼痛。
故事意义
刮骨疗毒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关羽豪迈的大丈夫气概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也体现了三国时期医术的高明。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克服巨大的困难。
出处
这个故事主要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也有记载在《三国志》中。在小说中,这个故事被艺术加工和夸张,使得关羽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