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翻译
诸葛亮担任相国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做事公道。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犯国法、玩忽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坦白自首、勇于自新的人,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宽发落;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严惩。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他讲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和爱戴,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诫明确的缘故。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然而他连年用兵,却未能最终获得成功,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专长的缘故吧!
总结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期间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他不仅注重百姓的安抚和礼制的遵守,还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无论是对待敌人还是亲人,对善行还是恶行都给予公正的评价和相应的奖惩。他的治理方式赢得了人民的敬畏和爱戴,尽管刑法严厉,但无人怨恨,因为他公正无私且劝戒明确。尽管他在军事上未能取得最终成功,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治国良才的地位,与管仲、萧何等历史名人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