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即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的,是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它主要用于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
IPC分类号由代表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的符号组合构成。具体来说,IPC将技术分为8个部类(A-H),每个部类下又细分为多个大类,每个大类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小类,小类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组。例如,"A61K"属于"A"部,具体为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进一步细分为"A61J"(空气除臭、消毒或灭菌装置或方法)和"A61L"(肥皂组合物)。
一个专利文件往往有多个分类号,排在第一的为主分类号,其他为副分类号。例如,"B01D"属于"B"部,具体为从固体中分离固体的方法。
IPC分类号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查找和定位专利文献,提高专利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将技术领域和发明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分类,IPC分类号使得专利文献的检索和管理变得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