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的一个巨型水利工程。它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于一身,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概况
地理位置: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
主要构成: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工程规模: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建设历程
决策阶段: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开工日期: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工期安排: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分别于1993-1997年、1997-2003年和2003-2009年进行。
综合效益
防洪效益: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
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为中国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航运效益:改善宜昌至重庆长江航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其他信息
设计特点:三峡工程拥有多个“世界之最”,包括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等。
移民安置:工程涉及大量移民安置工作,是中国历史上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水库建设工程之一。
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