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约生于公元前48年,逝世于公元前6年左右,名不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和才女,以其辞赋作品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班婕妤出身于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
班婕妤在汉成帝刘骜即位时被选入皇宫,刚开始为少使,后得宠而被赐封为婕妤。她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数月后夭折。在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后,她受到排挤失宠,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汉成帝去世后,王太后命其守护汉成帝陵园,一直到死。
班婕妤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她的辞赋作品上,现存的作品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行》三篇。其中,《自悼赋》叙述了她一生荣辱悲欢的经历,以及后来居深宫中苦闷与幽怨的心情;《怨歌行》又被称为《团扇诗》,借秋扇自伤,抒发了她被冷落后的悲苦心情。班婕妤的辞赋作品情感真挚,文辞优美,且常常引经据典,展现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才情。
班婕妤不仅是汉朝的一位才女,更是整个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她的故事和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所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