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 历史学名著,属于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纵横捭阖斗争,反映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以及社会风貌。
全书按照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到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战国策》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些寓言不仅丰富了文学表现力,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此外,《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也具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