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掌握手卫生指征。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应对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进行培训教育,并指导实施。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弃置用过的纸巾,无纸巾时可用肘部遮盖口鼻。当患者病情允许、可以耐受时,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宜使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候诊区内相互间保持1m以上的间距。医务人员诊疗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诊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或不明原因传播疾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正确选择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预期可能发生的暴露风险选用手套、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等。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安全注射:
使用安全注射技术,包括使用安全注射装置,以减少锐器伤和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患者安置: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置,如隔离房间等。
器械或设备的消毒:
患者用后器械或设备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环境、物体表面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织物与被服处理:
对医院使用的织物和被服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
医疗废物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屏障隔离:
在易感者与暴露源之间采用物理性屏障的隔离措施,如墙体、隔断、隔帘、薄膜等。
空间隔离:
利用距离与空间将易感者与暴露源进行分隔的措施,如隔离房间。
额外预防:
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情况的暴露风险和传播途径所采取的补充和额外的预防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等。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旨在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