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是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江苏兴化,祖籍苏州,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郑板桥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康熙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和潍县县令,政绩显著。然而,因请赈灾民而得罪大吏,最终乞病归。
在艺术成就方面,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一生主要创作兰、竹、石等题材,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书法独创“六分半书”,融合了篆、隶、楷、行、草等字体,风格独特。他的画作以简练、生动著称,尤其擅长画竹,能够巧妙地将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
郑板桥的诗歌创作同样出色,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的许多诗作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民众的同情,直接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