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的内容主要包括 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以下是对这三项戒的详细解释:
摄律仪戒
定义: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大小乘律仪的止恶门。
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八关斋戒等,是七众弟子所受的戒,随其在家、出家的差异,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摄律仪戒为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净,由于恶覆,故不得显;今离断诸恶,则功成德现。
摄善法戒
定义:摄善法戒又称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萨道戒,是修习一切善法、圆满菩提所修的律仪戒,是修善门。
内容:包括勤修一切身口意善法,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行六波罗蜜等。摄善法戒为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缘。
饶益有情戒
定义:饶益有情戒又称摄众生戒,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属于利生门。
内容:包括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如看病、说法、报恩、救护、施与、劝慰等方式去帮助众生,救助众生。《菩萨地持经》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即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
总结
菩萨戒的内容涵盖了持律仪、修善法和度众生三大门类的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建议
菩萨戒是菩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菩提心是求受菩萨戒的前提。通过持守菩萨戒,修行者不仅能够自度度人,还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最终成就菩提果位。建议有心的修行者深入学习《梵网经》等大乘经典,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