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C-B-3级配范围,底基层级配范围应采用C-B-3下限,基层级配范围应C-B-3上限。
碎石含量为60%~65%的范围内,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最低,最大干密度最大,4.75mm的通过率范围应控制在25~35%。
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强度等级为42.5的缓凝型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原材料要求
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技术要求,并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
增加了细集料技术要求。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混合料生产时,明确了材料分档的数量要求和规格要求。
混合料组成设计
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以改进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
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
调整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并增加了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内容与要求。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涵盖了混合料的集中厂拌与运输、人工拌和、摊铺机摊铺与碾压以及人工摊铺与碾压的具体技术要求。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并明确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提高了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压实度标准。
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拌和设备和工艺要求。
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
其他相关要求
应采用符合本细则的原材料、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与控制规定。
质量保障体系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明确全员质量责任,加强各工序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和施工安全。
应注重节约用地,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保护环境。
应积极稳妥地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这些细则为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注重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