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公元127年~公元200年),字康成,是 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和经学大师。他出生于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深厚的造诣。郑玄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解释上,涉及《诗经》、《尚书》、《礼记》、《论语》等多部经典。他的注释风格严谨,注重考证和解释,强调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力求还原经典的原意。
郑玄曾跟随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学习古文经,后来外出游学十多年,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研究经典,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尽管大将军何进多次征辟他入朝为官,郑玄并未动心,他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
郑玄的经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经学领域,还涉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等多个方面。他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郑玄的一生,是对“学无止境”最生动的诠释。他遍注群经,统一经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