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流程及工艺介绍如下:
预处理阶段
格栅:通过设置格栅,去除污水中的大块颗粒物质和大颗粒杂质,保证后续处理装置的连续运行。栅渣定期人工处理。
调节池: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使其均匀稳定,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调节池内设置潜水排污泵和搅拌系统,以防污物沉淀。
物理处理阶段
初沉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自然下沉到底部形成污泥,清水则从上部流出,有效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胶体物质。
生物处理阶段
活性污泥法:通过悬浮生物或生物膜将污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和氨氮等物质转化为无机物和空气等,降低水质中的COD、BOD等指标。
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降解有机物。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物污水。
缺氧反应池:在缺氧条件下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酸化,由大分子量的脂肪、蛋白质等水解为脂肪酸、醇等小分子量有机污染物。该池可根据季节性工艺运行需要控制氧量供给,使该池可作为缺氧池,亦可作为好氧池。
深度处理阶段
混凝沉淀法:在混凝池中投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凝聚成较大颗粒后沉淀下来。
砂滤池、活性炭滤池:通过过滤介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细菌和病毒等微小颗粒。
氯化、紫外线辐射或臭氧处理:通过消毒方法杀灭污水中的病原体,确保出水安全。
污泥处理与处置
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流程的一部分,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辅助工艺
化学法:包括混凝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特定污染物。
物理化学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吹脱、汽提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难降解物质。
选择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法、沉淀法等。对于含有特定污染物的污水,还可以采用化学强化工艺,如化学除磷、化学沉淀等。在确定工艺流程时,需考虑各处理单元之间的衔接与匹配,保证处理过程的顺畅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