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桥梁等结构的施工中。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从上到下进行施工,利用地下室或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作为支撑,同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逆作法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逆作法施工工艺的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
包括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安装支撑体系等。
地下连续墙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液压抓斗或振动沉桩机等设备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连续性,确保墙体不出现断裂或渗漏等问题。
中间支撑柱施工: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中间支撑柱的施工。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预制桩作为中间支撑柱,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
在中间支撑柱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土方开挖。一般采用反铲挖掘机或人工开挖等方式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坍塌等问题。
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钢筋加工厂加工好的钢筋进行绑扎,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上部结构施工:
在地下室或地下工程的结构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地上结构可以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进行,例如浇筑钢筋混凝土柱、砌筑砖墙等。
收尾工作:
完成地下和地上结构的施工后,进行逆作法的收尾工作,如完成地面道路、绿化等工程。
逆作法施工工艺的优点包括:
节省工时,尤其是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可节省工时约1/3。
受力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对邻近建筑的影响小。
施工少受风雨影响,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减少大型临时设施,降低施工费用。
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逆作法施工工艺的不足包括:
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
遇到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
基坑中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和降水用井点管,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增加挖土难度。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逆作法施工工艺在深基坑支护中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