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官职

时间:2025-02-14 03:16:52 单机游戏

汉朝的官职制度是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则实行州郡县制度。

中央官职

三公

丞相

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

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为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具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执行诛罚、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等权力。

太尉

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统帅军队,又称大司马。

在东汉时期,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等。

御史大夫

掌管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务。

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

九卿

太常

掌管祭祀鬼神。

光禄勋

掌门房。

卫尉

掌卫兵。

太仆

掌车马。

廷尉

掌法律。

大鸿胪

掌礼宾。

宗正

掌皇帝族谱。

大司农

掌全国经济。

少府

掌皇室财政。

地方官职

州郡县

郡太守

俸禄二千石,与中央九卿相当。

负责郡国的行政管理。

县令

负责县的行政管理。

其他特殊官职

司隶校尉

负责督查京师附近的七郡(三辅及弘农郡)。

审理大臣皇亲的案子。

刺史

汉朝分为十三刺史部,每个部有一名刺史,负责监察所在州的郡国。

刺史为郡国的主管官员。

武将品阶

武将品阶分为三等:武职、军职、吏职。

最高一级为武职将军,最高可至九品。

汉朝官职制度严密,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三公九卿制度不仅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还通过品阶制度对武将进行管理和激励。这一制度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官职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