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碱类杀虫剂

时间:2025-02-14 03:08:15 单机游戏

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新型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等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等有非常好的防效。这类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对农业和非农领域害虫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原理是在昆虫与脊椎动物之间产生选择性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强电负性药效基团,包括硝基亚胺基、亚硝基亚胺基、三氰乙酰基等,带有这些药效基团的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与昆虫独特的nAChR亚型相互作用,而不与脊椎动物nAChR作用。

烟碱类杀虫剂包括以下几种:

吡虫啉:

1991年由拜耳公司开发,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也有效。

烯啶虫胺:

1995年由日本武田开发,具有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安全无药害,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白粉虱、蚜虫、叶蝉、蓟马等。

啶虫脒:

1996年由日本曹达开发,具有胃毒、触杀和较强的渗透作用,速效性、残效期长,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

噻虫嗪:

1991年由汽巴-嘉基公司(现先正达公司)发现,1997年上市,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施药后能迅速被植株的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植株的各部位,达到杀虫目的。

噻虫胺:

也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并具有较好内吸传导性,能快速被作物吸收和传导到各部位,可以高效防治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呋虫胺:

为最新一代超级烟碱类杀虫剂,其化学结构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不同,杀虫谱更广。

烟碱类杀虫剂因其高效、广谱、低哺乳动物毒性等特点,已成为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主流产品。然而,这类杀虫剂对蜜蜂等授粉昆虫构成“严重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