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需氧量,通常简称为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总量。生化需氧量的常用单位为毫克/升(mg/L)。
定义与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碳氧化阶段,第二阶段是硝化阶段。BOD一般指的是第一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
测定方法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在20℃条件下培养5天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具体步骤包括:取一定体积的水样,稀释后放入2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然后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消耗量。
应用
生化需氧量广泛应用于衡量废水的污染强度、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负荷与效率,以及研究水体的氧平衡。BOD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计算公式
BOD的计算公式为:
\[ BOD(mg/L)=(D1-D2) / P \]
其中,D1为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L),D2为稀释后水样经20℃恒温培养箱培养5天之溶氧(mg/L),P为水样体积(mL)与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的比值。
与化学需氧量的区别
生化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不同,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而BOD则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来测定。
影响因素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时间、水样的有机物质组成等。因此,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通常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综上所述,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环境监测和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