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的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礼记二则》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所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嘉肴:美味的肉食。
旨:味道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学:学习。
教:教导。
困:困惑不通。
自反:自我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这里引用其“学学半”一句。
《大道之行也》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幼童能够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废疾者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所以大门不必关,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亲其亲:敬爱自己的父母。
子其子:疼爱自己的孩子。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
男有分:男子有职业。
女有归:女子有归宿。
货:财货。
力:力气。
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
外户而不闭:大门不必关。
大同:指理想社会。
这两则短文分别讲述了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理想社会“大同”的特征。第一则强调了学习和教学相长的道理,第二则则描述了一个公平、和谐、人人各得其所的社会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