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名句及其解释如下: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 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 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 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 有志于追求真理的人,却以穿破旧衣服、吃粗糙食物为耻,这种人不足以与他讨论道德问题。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解释: 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解释: 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 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
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