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时期,杜甫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广泛阅读并游历了许多地方,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并奠定了他后来文学创作的基础。在这期间,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游历生活的描述。
困居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一时期,杜甫在长安应试不第,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段时间他的诗歌开始显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乱世为官时期(756年-759年):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曾陷贼,后任左拾遗,亲身经历了战乱的残酷,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争惨状和人民疾苦的诗作,如“三吏”和“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晚年的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漂泊至西南地区。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困苦,但诗歌创作却达到了高峰,创作出了许多深刻描绘时代苦难和个人遭遇的杰作,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这些分期反映了杜甫一生中的主要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变化,从早期的浪漫生活到晚年的颠沛流离,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