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是由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法规,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以下是该办法的主要内容:
总则
目的:加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管理,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管理和监督。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责任主体: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
信息提供:电池生产企业应及时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动力蓄电池拆解及贮存技术信息,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汽车生产企业应公开动力蓄电池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类、含有毒有害成分含量、回收措施等。
设计、生产及回收责任
编码与溯源:电池生产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协同,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蓄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
科学技术研究与支持
支持政策:国家支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引导产学研协作,鼓励开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动回收利用模式创新。
监督与管理
监管机制: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相关法规的有效执行。
该办法的出台旨在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回收率低、市场混乱等,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管和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动力蓄电池的环保回收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