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验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具体、清晰且与顾客达成一致的标准来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外观检验标准:
检验工具和方法
使用光学放大镜(特殊情况下采用显微镜)和赛规等工具进行检验。
检验工作台面需保持干净整洁,并采取防静电措施。
检验人员需坐姿端正,确保与检查的零件保持适当的距离。
检验条件
室内照明需达到600lux以上。
检验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衣/帽/鞋,并佩戴测试为好的静电手环。
外观缺陷分类
轻缺陷:如标志、印刷、压痕线、刀口、箱钉、结合、裱合和摇盖耐折等。
重缺陷:如内径尺寸、刀模尺寸、外径尺寸、厚度和纸板性能测试等。
表面等级和检验时间
产品表面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1级、2级和3级,各表面等级的定义和检验时间不同。
1级表面:检视时间为5秒,检视距离为650~750mm。
2级表面:检视时间同样为5秒,检视距离也是650~750mm。
3级表面:检视时间为3秒,检视距离为650~750mm。
颜色偏差
外观物的物体颜色偏差是以色板为标准,用目视比较法检验。
A面:偏差<1个PANTONE色,5点;B面:偏差<2个PANTONE色,5点。
尺寸测量
使用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五金件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并进行目测检查。
特殊要求
某些产品如塑壳、五金件等,需进行特定的目测和尺寸测量。
喷涂表面需均匀完整,无暗纹、亮斑等缺陷。
安全和高可视性
对于需要配置高可视警示性标志的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
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系统地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确保其符合客户要求和行业标准。建议在制定外观检验标准时,确保标准的具体性、清晰性和一致性,以减少漏检和误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