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是一部富有深度和哲理的作品,以下是一些摘抄自该书的经典语句和段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嚣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不带书,不带笔,也不带钱,一身轻松又一身虚浮,如离枝的叶、离花的瓣,在狂风中满天转悠,极端洒脱又极端低贱,低贱到谁也认不出谁,低贱到在一平方米中拥塞着多少个都无法估计。
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像一阵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在那儿,在群头悬长辫、身着长袍马褂的有识之士正在为中华民族如何进入二十世纪而高谈阔论、奔走呼号。
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利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
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辨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遍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
这山林便是避暑山庄北部最后的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这么潦草的告别,总以为会有一次隆重的弥补,事实上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弥补,我就潦草地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长途。
清晨醒来,还在恍惚间,推开门,竟然在院子的葡萄树下遇到一只山鸡,它很瘦削敏捷,然后四目相对,相视而定,我们都很意外,就那么两三秒,便飞走了。把我给激动的,呆呆地望着它飞走的方向愣神,它往大门山的方向飞走了。
傍晚的时候我喜欢去小溪里洗菜,菜地里拔的新鲜萝卜和小白菜。清浅的小溪里,生态好,有鱼虾螺和泥鳅,还有各种小小微生物,奇异的被溪水冲刷多年的光滑的石头。溪水一侧是浅滩,再往上是芦苇荡和小山坡,泥土房子,竹林,山林,往外有一座石桥,石桥以外是一条公路……我喜欢望着这溪水山林发呆,汲取能量和无限活力,这时候的我犹如新生,内心清澈透亮……
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自然以它的繁茂、生机证实着它的坚定。我变得宁静和勇敢起来。人生不都是那些毫无意义的交付,也是旷日持久的撒野和散漫。
你的世界,即是你,也只有你。
不管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这些摘抄不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