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时间:2025-02-13 01:50:22 单机游戏

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产业: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下降,已不到3%,美国更是降至2%。

第二产业:制造业比重有升有降,但总体保持在30~40%之间。

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迅速提高,普遍在60%以上,美国高达72%。

信息产业: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就业结构的变化

农业劳动人数:锐减。

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服务业和知识工人:从事服务业的白领工人和“知识工人”增多,蓝领工人减少到30~40%。

金融资本的变化

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金融化:资本主义不断金融化,虚拟经济日益脱离实体经济。

国家调节机制的变化

国家干预:财政、税收、货币、计划、福利等机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调控者。

对外关系的变化

帝国主义体系:旧殖民体系瓦解,但西方列强仍通过经济交往、文化渗透、军事侵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不发达国家,强化“中心-边缘”式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形式的变化

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要害部门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具有混合经济的特点。

合作经济:大量出现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份制经济: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股份制普遍化,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

经济运行的有序化

计划手段: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政府干预:政府实施对本国经济的干预与调控。

科技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提升: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劳动资料更加先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经济增长方式: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劳动、资源密集型转向科学技术推动型。

阶级关系的变化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催生了相互对抗的两大阶级,但出现了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等新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

社会主义的影响

制度借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借鉴了社会主义的成就,增添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

综上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既包括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也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革。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但并没有改变其本质和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会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资本主义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