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安全目标2021

时间:2025-02-13 01:25:16 单机游戏

2021年的十大安全目标包括: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择期手术需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确保用药安全

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的保管和使用规定。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落实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配备齐全的手卫生设施。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报告和处理临床危急值。

医务人员应熟悉并遵循“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评估并防范患者跌倒、压疮等意外伤害的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告知,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活动,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建立患者安全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系统,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安全事件,分析原因,改进流程。

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确保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事件。

建立医学装备使用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装备的使用能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