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1922年学制,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于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该学制主要是效法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但并非完全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和集思广益的结晶。
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
分段标准
初等教育:6年,其中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分初高两级,各为3年。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可单设,亦可根据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
高等教育:3~6年,其中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上。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不定。
教育原则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谋个性之发展。
注意国民经济力。
注意生活教育。
使教育易于普及。
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课程与教材
小学课程:包括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算术、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园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等学科。
初级中学课程:分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体育科等。
高级中学课程:分普通科和职业科(有师范、商业、工业、农业、家事等科);普通科以升学为目的,又分为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第二组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
影响与评价
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才废除。该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总结
壬戌学制通过借鉴美国的“六三三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学制体系。该学制不仅在教育阶段划分、课程设置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教育理念上也有显著进步,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