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后的立案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起诉材料
撰写诉状:明确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准备证据:整理所有相关证据,并制作明细与目录。
提交双方身份证明文件:原告需提交身份证,公司需提交营业执照及代理人授权委托;被告需提交身份证照片或复印件,如无法提供则需律师协助获取户籍信息。
提交立案申请
现场立案:前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庭,提交起诉材料。法院工作人员会初步审查材料,若符合立案条件则接收并出具立案受理通知书;若不符合要求,则需补正。
网上立案:通过法院指定的诉讼服务平台或移动微法院进行操作,按照系统提示提交立案材料。
缴纳诉讼费用
立案成功后,法院会通知缴纳诉讼费。缴费后,会收到法院的开庭信息,告知开庭时间和地点。
等待开庭与判决
开庭前准备好证据原件,开庭时双方进行质证。
开庭后,法院一般不会当庭宣判,原告需等待邮寄到的判决。
上诉
如果诉讼请求被驳回,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准备上诉材料,提交上诉至上级法院。
建议:
起诉前务必仔细检查所有材料,确保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要求。
若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服务机构,以确保诉讼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