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公诉程序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立案阶段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在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后,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立案后,侦查机关将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侦查阶段
立案后,侦查机关将展开侦查工作,包括收集证据、询问证人、讯问嫌疑人等。
侦查机关可以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检察官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并可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审查起诉期限一般为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
审判阶段
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将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包括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
法官将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审判期限一般为两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上诉与抗诉阶段
被告人或检察院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上诉或抗诉。
上诉案件将移送至上一级法院进行审理,上诉审期限一般为两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
判决执行阶段
终审判决作出后,将进入执行阶段,对被告人执行刑罚,包括监禁、罚金等。
被告人享有申诉权,可在执行完毕后提出申诉。
案件复查与再审阶段
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新的证据或原判决存在错误,法院可对已生效的判决进行复查,并可能启动再审程序。
以上是刑事公诉程序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中可能会有所不同,需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