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单位的消毒程序可以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和规定进行定制,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门外消毒
鞋底消毒:在公司门口放置消毒盒,内含消毒湿毛巾和84消毒液,进入公司前将双脚分别置入消毒盒中3秒。
酒精喷雾消杀:鞋底消毒后,摘除手套和口罩,使用酒精喷于主要物品和双手表面进行消毒,完成后再进行体温量测。
体温量测登记
体温量测:使用红外测温枪对员工体温进行至少三次量测,体温显示正常的员工登记签字后方可进入公司。体温高于37.2°的员工需隔离观察并进行多次测量体温,如有异常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协助转移救治。
消毒人员准备
安排专人负责:指定专人负责防疫期间的消毒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各重点区域消毒同时进行且有效。
消毒人员防护:消毒人员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穿戴好隔离服、帽、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胶鞋。
消毒顺序和方法
消毒顺序: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后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消毒。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源地重点做好空气消毒,对肠道传染病疫源地的终末消毒程序是先采样检测,后进行消毒,先喷洒消毒表面,后浸泡消毒物品。
消毒方法:使用75%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剂,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适当消毒。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记录和报告
记录消毒过程:详细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法,保存好相关影像资料。
异常情况报告:如发现异常情况(如体温异常),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定期检查与验证
定期检查:品管部门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符合标准。
效果验证: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进单位消毒程序,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