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执行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程序编译与链接
编译:源代码首先通过编译器编译成汇编代码。
汇编:汇编器将汇编代码翻译成二进制的机器码,形成目标文件。
链接:链接器将目标文件和库文件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程序。
载入:加载器将可执行文件从硬盘加载到内存中,并跳转到程序的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
程序执行过程
取指令:CPU从内存中读取下一条指令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分析指令:CPU解码指令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
执行指令:CPU根据指令内容进行数据读取、运算和逻辑操作等。
指令指针(IP):CPU内部有一个指令指针,用于跟踪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程序执行条件
法律文书生效:执行程序通常基于生效的法律文书,如民事判决、裁定等。
申请执行: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申请,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受理: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执行条件的予以立案。
财产查控:法院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进行全面查控。
财产处置:根据财产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如司法拍卖、查封、扣押等。
执行程序的特点
执行权统一行使: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执行权。
强制性:执行程序具有强制性,被执行人必须履行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
条件性: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法律文书的生效和申请执行等。
总结来说,程序的执行从编译链接开始,通过CPU的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等步骤,在满足一定条件后由法院强制执行。整个过程中,计算机的控制器和CPU起着关键作用,确保程序按照预定步骤和指令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