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程序的进行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起诉
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如果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立案审查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庭前准备
立案后,法院会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
对方当事人需在15日内进行答辩,并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
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
法院会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包括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
审判长会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辩论。
适宜调解的案件,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判决宣告
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进行判决宣告。
判决结果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双方当事人。
上诉
如果对一审法院的裁定或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以上是法律程序的一般流程,具体流程可能会因案件性质和法院要求有所不同。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