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不改的名人事例

时间:2025-03-11 09:02:56 单机游戏

蔺相如

故事: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后,廉颇感到惭愧,于是“负荆请罪”。

董笃行

故事: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周处

故事: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却是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周处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这两位有修养的名人,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唐太宗

故事:唐太宗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爱因斯坦

故事:爱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了静态宇宙模型,并在方程中引进了一个“宇宙项”。然而,1922年和1927年,弗里德曼和勒梅特分别独立求出了动态宇宙模型的解,证明了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爱因斯坦最初拒绝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两年后,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爱因斯坦才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并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事”。

这些事例表明,即使是名人也会犯错,但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有勇气承认并改正错误。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知错能改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