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又称万里长堤,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它位于中国北部,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省、市、自治区。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烽火戏诸侯”典故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外敌开始修建各自的长城,但规模较小。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方面,长城采用了夯土、毛石、砖石等多种结构方法,并且“就地取材,因材施教”。长城的布局方面,各个关隘都修建在两个山谷之间、河流的转弯处或平川必经之地,既能控制险情,又能节省人力物力。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并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总之,万里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高度智慧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